微信二维码登录
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
已有账号,使用账号密码登录账号密码登录
新用户请使用 微信登录 创建账号
请绑定手机
蝉鸣声声的盛夏,同心学校的茶室里飘着清冽的茶香。一群孩童正围坐茶台前,指尖轻触茶具,眼神专注而明亮——这里正在进行一场“儿童茶礼夏令营”,孩子们在氤氲茶雾中学习泡茶技艺,在行礼奉茶间领悟东方礼仪,用稚嫩的双手开启一场与茶文化的温暖对话。
茶礼初识:一盏茶里的东方哲学
室外正在蕴酿一场风雨,室内却静如湖面,厚厚的云层里微光透过窗棂,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小诗老师轻拂衣袖,端坐在茶席前,淡雅安静,平日里喧闹的孩子们也安安静静端坐着。这是夏令营第三日,一堂别开生面的儿童茶礼课正悄然开启。茶烟袅袅升起时,我们忽然惊觉:原来东方美学的种子,最适合在这般童真岁月里悄然播撒。
茶席之上,小诗老师指尖轻点,将茶道化作可触摸的诗行。青瓷茶盏在孩童手中传递,温润如玉的触感唤醒着最原始的审美愉悦。“鞠躬时,双手要如捧明月;奉茶时,脚步要轻如春风……”老师温言细语间,孩子们不自觉挺直了脊背,小小的手掌托起茶盏时,竟有了几分古画中的仪态。茶道之礼不在形似,而在于通过具象的仪式,让孩童感知那份不可言说的意境之美。当一位小女生学着老师的样子,将茶汤倾注得如一线山泉时,她眼中闪烁的灵动,正是美学启蒙最动人的见证。
教室角落,早晨孩子们插的盆花映着白墙,勾勒出一幅画意。小诗老师讲述着"茶烟轻扬落花风"的茶道意境,孩子们虽不能尽解其意,却在氤氲茶香中自然安静下来。东方美学从来不是刻板的说教,而是这般润物无声的熏陶。有个小男孩发现茶汤里的叶底舒展如兰,惊喜地拉着同伴观看——这何尝不是"一花一世界"的禅意?在生活细微处发现美,正是我们文化血脉中最珍贵的禀赋。
泡茶实操:从手忙脚乱到从容优雅
"水注七分满,留得三分情",老师教导斟茶之道时,窗外的竹林正随风轻颤。茶礼中的留白智慧,暗合着中国画的构图哲学。孩子们或许尚不明白何为"计白当黑",但当他们学着在奉茶时留下恰当的杯距,在行礼时掌握合宜的幅度,实际上已在践行着"过犹不及"的中庸之道。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里,藏着我们这个民族对空间、对分寸、对万物关系的独特理解。
此刻的教室,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美学现场——茶香、花影、童声,交织成最生动的东方美育课。我们突然明了:所谓文化传承,未必都要正襟危坐。在这些稚嫩的手指间,在这些发亮的眼眸里,传统正以最自然的方式延续着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。
茶烟散去时,孩子们学会的不仅是奉茶礼仪。那沉淀在举止间的从容,那流露在眼神中的专注,那对一器一物的珍视,才是这堂课真正的馈赠。这堂茶礼课,恰似在童心净土上播下的种子,假以时日,必能长成庇荫一生的审美情怀。东方美学的真谛,原不过是在寻常日子里,教会我们如何与万物温柔相待。
月光流萤 茶香如梦
原定于庭院的茶会因骤雨突至,悄然移至室内。却未料,这场“意外”成就了一场更富诗意的盛会——“月光流萤茶会”。烛光摇曳如月,孩子们在茶香与光影的交织中,开启了一场关于自然、美学与心灵的沉浸式体验。
“雨是自然的邀请函,让我们换一种方式与茶相遇。”茶会筹备组巧妙利用室内空间,以暖黄烛光为主调,仿佛将月光与林雾“搬”进室内。
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缓缓走入,茶席静静铺展,素帛为案,青瓷为器,点点灯火隐隐透出温柔的光。月色正好,流萤初起,仿佛天地都静了下来,唯有茶与心在悄然对话。
茶艺老师身着传统服饰,款步入席,带领孩子们进入茶文化的世界。当第一道清茶被缓缓斟出,清香氤氲在空气中,茶烟、孩子们的笑脸,一起构成了这个夜晚最动人的画面。
孩子们席地而坐,前半小时止语,整个场地坐着四十多人,却只听到斟茶的声音,止语结束,孩子们轻声低语分享自己品尝到的茶汤滋味,脸上写满了满足与沉静。他们不再是课堂上追逐打闹的小小少年,而是茶席边心静如水的“茶客”。此时此刻,时间仿佛被拉长,风也变得轻柔。
这场因雨而生的“月光流萤茶会”,用光影重构了自然,用童心激活了传统。当烛光代替月光,孩子们用行动证明:文化的传承从不受限于形式,只要心中有诗意,处处皆是茶席。
这个夏天,同心学校的“茶事集”,用一盏茶的时间,让孩子们读懂了“礼”的重量、“美”的温度、“爱”的表达。当茶香浸透童年,当礼仪成为习惯,传统便不再是遥远的典故,而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。
特别鸣谢
小诗(左二)
伴庭芳学堂助教
高级茶艺师
长汀县同心学校
1. 开展支持乡村教育及关心少年儿童的公益慈善活动(包括集中照料和分散资助困境儿童); 2. 开展关怀困境家庭的公益慈善服务; 3. 开展义工、社工培训、传统文化、促进家庭及社会幸福和谐的公益慈善课程; 4. 承接政府委托的社会服务工作。
~欢迎转发、传递爱心~
温馨提示:未经允许,
请勿引用推文资料作为其他宣传素材
机构信息
机构名称:长汀县同心学校
社会统一信用代码:523508213998493988
使命:让弱势的困境留守儿童、老人享受到温暖和尊重。
愿景:以慈为怀,众善合流,使弱者有助,贫者有扶,幼困有养,孤老有依。
信条:尊重、感恩、务实、及时、服务
服务项目:“困境生福地”困境儿童助养助学项目,“绿伞”儿童全面性教育项目,“零距离”长者关怀项目,“和你在一起”留守儿童关怀项目,”赋能启智“困境儿童素养教育项目,急难救助专项,义工培训等各类公益课程。
撰文 | 淑丽、珊娜
图片来源 | 纪花、舜慧
微信编辑 | 淑丽
责任编辑 | 珊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