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间课堂:田野集——大地小园丁的成长日记
2025-07-18 11:11:46

夏令营的第七天,晨光中的园子早已成为孩子们熟悉的乐园。听说今天把课堂搬到园子里了,这群热情的小园丁们踏着露珠走进田里,指尖触碰泥土的湿润,眼眸捕捉着叶片上滚动的晨光。我们精心设计的"大地小园丁"田间课堂,从来不是简单的劳动体验——课前校长让他们明确地了解劳动的最大成果首先是:安全!其次,在接到任务时,要学会如何分析团队成员的优劣势,进行合理分配,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包容与担当。

在这里,劳动只是探索自然的媒介,而真正的收获,是那些在汗水中萌芽的求知欲,在协作中绽放的友谊之花,以及在创造中成长的无限可能。让我们继续书写这段充满泥土芬芳的成长日记,见证孩子们如何在大地的课堂上,读懂生命最本真的语言。


除草·识药·共耕耘

小园丁们手持小锄头,在田间开启了一场“杂草大作战”。但这并非简单的劳动,而是一场与植物的“相认”之旅。老师带领孩子们辨识田间常见的“杂草”,原来,有些野草竟是古老的草药,有清热解毒之效。每一株看似不起眼的小草,都藏着大自然的智慧。孩子们分组协作、互相配合,在劳动中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,也在一次次观察与讨论中种下了对植物世界的敬意与好奇。




划分责任田、分工除草……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与包容。当一组因争执进度缓慢时,另一组主动分享工具;当发现虫蚁时,全员围坐讨论解决方案。这片土地教会他们:个体的力量如草叶般单薄,但汇聚成团便能绿满山野。



扎染·自然色·创想曲

一件白T恤,分别与鬼针草、栀子相遇,邂逅了不同深浅的明黄之美。孩子们在校长的指导下,将白T恤打结、捆扎,放进鬼针草、栀子熬煮的汤汁中,亲手完成了一件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。色彩晕染间,那些亲自走过的田野、亲手采过的植物,都成为了衣服上的印记——这是大自然送给每个小园丁的专属“勋章”。这场与自然的共舞,让孩子们懂得:美,源于对万物的敬畏与再创造。

当艺术和文化碰撞,智慧和自然融合,当中草药遇见扎染,勾勒出独一无二的美妙创意,正如孩子们的童年,充满了未知和惊喜。




紫苏·茶香·慢时光

午后阳光斜照,紫苏田里浮动着紫绿相间的波浪。孩子们轻捏叶片,感受绒毛的触感,学习辨别成熟紫苏的标志——叶背的紫色渐浓。



校长教孩子们亲手制做紫苏红茶。清洗、晾青、揉捻、烘焙……孩子们在茶香氤氲中体验传统工艺。他们围坐在竹筛旁,指尖轻触着太阳下微凋变软的紫苏叶,看校长示范如何将叶片轻轻搓卷成细条。孩子们突然发现揉捻后的叶片渗出淡紫色汁液,引得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。当烘焙的竹篓里冒出第一缕烟雾时,整个空间弥漫着独特的草木清香,混合着淡淡的蜜香。

当满满一簸箕的紫苏全部揉制完,孩子们伸出一双双被紫苏汁染色的小手,脸上洋溢着成就感。校长笑着说:"夏令营结束,每个人都可以带回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家人分享,这紫苏茶里,不仅藏着阳光的味道,还有你们双手的温度。"



他们在田间课堂里收获的不仅是劳动成果,更是对生命的敬畏、对协作的理解、对创造的热爱。“我们不是土地的主人,而是自然的伙伴。”这场夏令营,让孩子重新定义了“成长”——它可以是手心的泥土、布上的纹路、杯中的茶香,更可以是与万物共生的谦卑与智慧。

长汀县同心学校

1. 开展支持乡村教育及关心少年儿童的公益慈善活动(包括集中照料和分散资助困境儿童); 2. 开展关怀困境家庭的公益慈善服务; 3. 开展义工、社工培训、传统文化、促进家庭及社会幸福和谐的公益慈善课程; 4. 承接政府委托的社会服务工作。


~欢迎转发、传递爱心~

温馨提示:未经允许,

请勿引用推文资料作为其他宣传素材

机构信息

机构名称:长汀县同心学校

社会统一信用代码:523508213998493988

使命:让弱势的困境留守儿童、老人享受到温暖和尊重。

愿景:以慈为怀,众善合流,使弱者有助,贫者有扶,幼困有养,孤老有依。

信条:尊重、感恩、务实、及时、服务

服务项目:“困境生福地”困境儿童助养助学项目,“绿伞”儿童全面性教育项目,“零距离”长者关怀项目,“和你在一起”留守儿童关怀项目,”赋能启智“困境儿童素养教育项目,急难救助专项,义工培训等各类公益课程。



撰文 | 淑丽

图片来源 | 纪花

微信编辑 | 淑丽

责任编辑 | 珊娜